【子女出櫃】「男仔頭」女兒隱瞞多年終認同志身份 媽媽由抗拒到學習接納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9/11/08 16:58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17

分享:

分享:

女兒22歲那年坦認自己是同志身份,作為家長的媽媽S,從不想面對到主動學習接納,經歷了很大的心理衝擊。

在《嫁到這世界邊端3》中,港男Stephen與比利時男相戀,並大談同性戀在社會上所受的限制和壓迫。於主流框架下,愛可能狹窄得只局限於異性之間。但隨時間、文化的推移下,我們或許可以再走前一步,發掘愛的多元。

香港小童群益會「性向無限計劃」同志家長支援服務多年,致力幫助同志家庭處理問題。面對子女與自己的不一樣,家長又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顧慮?育有一子一女的家長S,今年25歲的女兒自小喜愛中性打扮,十分「男仔頭」。起初S不以為然,更以為只是時間問題。

她由一、二歲開始已傾向不穿裙子,上學就更明顯,連校裙也不願意穿。我以為她會變,可能長大後就會感受清楚,其實自己是一個女生。

到高中階段,女兒不斷帶女同學回家,二人關上房門,拍門也不應。種種蛛絲馬迹之下,S開始感覺到女兒可能是同志。「在女兒未正式向我出櫃前,我一直都在迥避這個問題,只要她一天不說,都未必會是。我沒有特別談及這話題,因為不想面對,也不懂面對。我也在想︰『兩個女生,應該是好朋友,沒事的。』我們都沒有提起,但女兒應該知道我知。」

直至中五一段時間,女兒情緒非常低落,S猜她失戀,但仍對此話題避而不談。「自己小時候都試過,失戀是很正常的,應該不用特別問,總會復元。我以前也不會告訴媽媽,所以不問比較好,我一直都是這樣想的。」關心只局限在學業上,對於社交、內心世界,她們總有一段距離。

中學畢業後,女兒出國唸書,彼此的溝通也愈少。傾談仍停留於功課困難,但並非關心其心理狀態。偶爾知道女兒有負面情緒,但跟以前一樣,從不過問。直至3年前的一天,女兒突然傳了一段同志小孩被欺凌的影片到家庭群組,S和丈夫才鼓起勇氣過問。

一講她就哭,跟我說︰ 『其實你從來都不信我是女同志,但我一直都告訴你,我是。』打開話題後,終於跟我說她難過的原因,我很開心。

但慢慢再想,我能否面對?我應如何處理?便在網上找有關同志的社工熱線。

打破舊有框框 認識新世界

要盛載女兒的情緒,也要處理自己的感受,對S而言是件複雜的事。尋求社工協助後,透過不同的講座、資訊、定期的社工會面、家長小組等,先處理自己的擔憂與誤解,再慢慢認識這個世界,嘗試理解和接納。「她們這類青少年,比其他人敏感。如一句『是否正常』,可能會影響到其情緒。現在跟女兒傾談,我和丈夫都有如履薄冰的感覺,要不斷學習,但沒關係的。」

Gloria指,家長容易集中於「同志」這話題上,但其實家庭中尚有很多話題可以交流和關心,如工作、朋友、生活等;無需強迫自己需於短時間內接受子女的性傾向,可按個人步伐處理。(陳智良攝)

一路陪伴在旁的社工Gloria指,S的轉變十分大。「起初每次談及女兒,S常常擔心她會否在戀愛過程中受傷害,又擔心二人分隔異地,不能直接見面和傾談,總為女兒乾着急。但女兒知道父母主動了解同志,願意坦誠跟她溝通,其實是很高興的。」

S和丈夫一改以往的相處習性,在不斷磨合之下,女兒去年畢業返港,彼此相處多了,關係就更親密。「偶爾一起逛街,她會指住某個漂亮的長髮女生,跟我說她就是喜歡這一類型。」現時S更成為義工,同志家長支援熱線、解憂站等都有幫忙,希望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家長坦誠溝通,與子女同行。

幸福源於勇敢愛 無分性別

在參與不同活動的過程中,S接觸過不少家長和同志青年。有比她「資深」的家長,也有比女兒年長的同路人。交流中最令她深刻的,是這群青少年除了性向,其實與他人無異。

我們不需把性向放大來看。他們的人品、職業、行為,根本與普通人無分別。為甚麼要把他們分割,不能簡單地視為普通人?把他們劃分成小眾,加上家人的不接納,他們的成長過程才會一直不快樂。

我之所以跟女兒關係變好,或多或少因為她知道我們的接納,讓她得到力量,感到有人支持,她並不是孤軍作戰的。我很希望,其他家長都能盡快做到這一步。

回望過去,最令S後悔的,是當初為何要對同志話題避而不談,為母女相處添上一段空白期,現在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支持她。S覺得自己錯過了許多時間。假如當日沒有逃避,或許彼此能相處得更好,不需因為這件事而增加了隔膜。

現在只希望女兒開心,遇到喜歡的人,找到自己的幸福已很足夠。「這其實跟她是否女同志沒有太大關係。她能信任我們,有困難就跟我們說,父母不是最後一個得知的人,我覺得已經很好。」

「性向無限計劃-同志青少年及家庭支援服務」社工阿恒(左)及Gloria(右)說:「不少家長對於同志存有誤解,如擔心會否因而濫交、增加患愛滋病的風險等,透過傾談和資訊了解,可助家長釐清誤解、平復情緒,我們都明白家長的擔心。」(陳智良攝)

社工教路:家長如何處理情緒

社工阿恒和Gloria指,若子女跟家長表明同志身份,家長可多加留意自己的情緒,避免因衝口而出、傷害關係。

1.當得悉子女為同志時,別太快跟他們說自己的想法、擔憂,或跟他們說自己接不接受。鼓勵先多作聆聽,了解子女的想法,有這性傾向的原因等等,先了解。

2.可找信任的朋輩訴說自己的擔憂,也可找專業人士如社工,先釋除自己的憂慮,再了解同志議題。

3.接納自己的情緒,別批評負面情緒的出現。要理解子女選擇公開自己的性傾向,基於對關係的信任,故鼓勵以愛或關懷的角度出發,再做溝通。

記者:吳霆俊